新聞發佈
2011年08月24日
光大國際公佈二零一一年度中期業績
營業額及盈利持續增長
成功進軍海外市場
股東應佔盈利增長43%至港幣351,668,000元
請按此處下載會議內容
財務摘要 (未經審核)
截至6月30日止六個月 | |||
2011年 | 2010年 | ||
港幣千元 | 港幣千元 | 變動 | |
營業額 | 1,834,302 | 959,876 | 91% |
毛利 | 715,268 | 487,747 | 47% |
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 (EBITDA) - 經常性,其中: | 661,806 | 453,628 | 46% |
- EBITDA - 環保及新能源業務 | 608,668 | 404,843 | 50% |
- EBITDA - 基建業務 | 80,623 | 62,406 | 29% |
股東應佔盈利 | 351,668 | 245,134 | 43% |
每股基本盈利(港仙) | 9.61 | 6.73 | 43% |
每股中期股息(港仙) | 2.0 | 1.0 | 100% |
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光大國際」或「本集團」)今天公佈其截至二零一一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未經審核之中期業績。
二零一一年上半年,多個工程項目全面施工,帶動建造服務收益上升。此外,隨著運營項目的處理規模與經營效益持續上升,運營服務收益亦穩步增長。於回顧期內,本集團綜合營業額為港幣1,834,302,000元,較去年同期的港幣959,876,000元上升91%。期內之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經常性盈利為港幣661,806,000元,較去年上半年之港幣453,628,000元增長46%。期內之股東應佔盈利為港幣351,668,000元,較去年同期上升43%。二零一一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為9.61港仙,較去年同期之6.73港仙增加2.88港仙。
回顧期內,本集團配合環保及新能源行業高速發展的趨勢,致力開拓國內外業務,成功囊括的9個新項目合共總投資額約人民幣14.47億元。目前,本集團已落實的環保及新能源項目共58個,總投資額約人民幣120億元。已完成工程建設的項目投資額約人民幣57.72億元;在建中的項目投資額約人民幣26.19億元;籌建中的項目預計投資額約人民幣36.34億元。在建、籌建中的項目為本集團未來的持續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回顧期內,環保及新能源業務的營業額達到港幣1,748,642,000元(其中建造服務收益佔65%;運營服務收益佔21%;財務收入及融資租賃收入佔14%),較二零一零年同期增長96%,佔總營業額的95%,較二零一零年上升2個百分點。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為港幣608,668,000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0%,佔本集團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的92%。
在節能減排方面,回顧期内處理生活及工業固體廢物992,000噸,提供綠色電力307,984,000千瓦時,可供約257,000家庭一年使用,相當於節約標煤123,0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08,000噸(含蘇州填埋場沼氣發電項目),處理污水及垃圾焚燒發電廠滲濾液230,262,000立方米,實現COD減排86,115噸。
環保能源
截至二零一一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團的環保能源業務共有十二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及四個工業固體廢物填埋項目,總投資約人民幣54億元。設計總規模包括年焚燒生活垃圾約3,850,000噸;年上網電量約1,071,000,000千瓦時;年工業固體廢物安全填埋量約100,000立方米。
回顧期內,環保能源各項目合共處理生活垃圾992,000噸,工業固體廢物23,000立方米,提供上網電量合共239,671,000千瓦時,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8%、21%及11%。環保能源項目貢獻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合共港幣372,248,000元,較去年同期增加72%。
回顧期內,環保能源業務新增宜興市環保靜脈產業園及宿遷危廢填埋項目。宜興市環保靜脈產業園是繼江蘇省的蘇州市、常州市、宿遷市、鎮江市以及山東省煙台市後第六個產業園項目;宿遷危廢填埋項目亦為蘇北地區最大的危廢安全處置項目。彰顯地方政府對光大國際採用「統籌規劃、合理佈局、節約土地、集中處理」的理念的認同與支持。
另外,回顧期內,本集團為鞏固在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領先地位,啟動全面提標改造工作,主動在運營項目按歐盟2000標準(為目前全球最高標準)進行改造,目標為中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樹立標竿。其中蘇州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已率先完成改造,讓蘇州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繼續維持中國運行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中規模最大、標準最高的龍頭地位。江陰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二期採用自主研發的爐排與自控系統運作效果良好,更適合中國低熱值的垃圾焚燒,效益更勝進口設備。常州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按特許經營權規定成功申請調增垃圾處理收費7%。
環保水務
截至二零一一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團的環保水務業務共有十八個污水處理項目、三個中水回用項目及一個地表水項目,總投資約人民幣37億元。年污水處理量約566,000,000立方米。年提供中水13,000,000立方米及年提供地表水36,500,000立方米。
二零一一年上半年,環保水務各項目合共處理污水230,262,000立方米, 較去年同期增加9%。環保水務項目貢獻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合共港幣179,715,000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期內盈利下降主要由於建造服務收益的減少,抵銷了污水處理量上升帶動運營服務收益上升的影響。
回顧期內,環保水務全力推進三個中水回用項目,其中淄博與濟南中水項目已建成,為環保水務進一步伸延產業鏈奠定堅實的基礎。淄博污水處理項目按特許經營權規定成功申請調增污水處理收費15%。濟南污水處理廠及淄博污水處理廠同時被評為「2010年度全省城市污水處理廠示範單位」,其中濟南污水處理廠更位居榜首。
新能源
近年,隨著全球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能源消費也同步持續增長,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氣等化石資源的消耗量持續上升。本集團順應新能源發展的趨勢,致力發展光伏發電、生物質能、風能等新能源項目,成功保持了集團於業內的領導地位。截至二零一一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團的新能源業務共有十九個項目,包括八個光伏發電項目、六個生物質能項目、三個沼氣發電項目及兩個污水源熱泵項目,總投資約人民幣29億元,總設計規模為年焚燒農業廢棄物1,750,000噸,年上網電量約1,172,000,000千瓦時。
回顧期內,新能源各項目合共提供上網電量15,143,000千瓦時,貢獻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港幣56,705,000元,較去年同期增加904%。盈利增加主要由於碭山生物質能發電項目正進行工程建設,提供建造服務收益。此外,三個光伏發電項目建成投運,提升整體盈利貢獻。
回顧期內,新能源業務發展迅速。本集團於上半年新增的九個項目,其中新能源項目佔七個,包括德國地面光伏發電項目、宿遷屋頂光伏發電項目二期、鎮江屋頂光伏發電項目、常州屋頂光伏發電項目、萊陽生物質能項目、含山生物質能項目及淄博污水源熱泵項目二期。本集團並於二零一一年三月份成功拓展第一個海外項目—德國地面光伏發電項目。本集團將通過德國地面光伏發電項目提升國內光伏發電項目的建設、管理與運營水平。此外,本集團繼續推進風力發電項目,在煙台牟平區的風力發電項目正在進行數據分析,在山西寧武縣的風場亦正在進行測風工作,初步數據較預期理想。
環保工程
環保工程是支撐本集團所有環保及新能源項目建設的重要業務板塊。本集團不論項目大小與投資多少,始終堅持「建精品、創品牌」的建設理念,建設好每一個項目。二零一一年是本集團自發展環保業務以來承擔工程項目最多的一年,在建及籌建工程項目達二十八個,涉及項目總投資人民幣63.9億元,其中相當部分將於今明兩年陸續建成投運。回顧期內,先後完成濟南中水項目、淄博中水項目、懷寧光伏項目。下半年將有多個重大工程項目陸續建成,包括本集團首個生物質能項目—碭山項目,濟南、鎮江及宿遷三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德國、宿遷、鎮江、常州四個光伏發電項目等,預計項目建成後將進一步提升本集團運營利潤。
環保科技
上半年本集團在自主研發的處理規模400噸垃圾焚燒爐排爐及自控系統成功應用於江陰垃圾焚燒發電二期項目基礎上,再成功研制的350噸及300噸的爐排爐及自控系統,應用在鎮江與宿遷兩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中,目前調試結果良好。為了延伸產業鏈,又在污泥乾化設備與改性劑研發、小型污水處理項目與小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技術路線、餐廚、電子、建築等垃圾處理完成初步方案、生物質資源提煉乙醇、沼氣等資源利用進行研究,為不斷擴闊業務領域及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為進一步壯大環保設備製造産業,本集團於江蘇省常州市投資建設環保設備製造基地,以生産垃圾焚燒爐、生物質焚燒爐、污泥處理及煙氣淨化等核心環保設備。項目建成後將進一步奠定從下游向中游發展的基礎,實現擁有自主研發設備生產線,形成又一個新的業務板塊。同時,也將成為集團又一新的盈利增長點,為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
回顧期內,本集團新獲授權發明專利5項,累計專利21項,其中發明專利8項及實用新型專利13項。
基建業務
青洲大橋位於福州市的交通樞紐地位,自二零零三年通車後車流量穩步上升,為本集團貢獻穩定的現金流。二零一一年上半年,青洲大橋之日均標準車流量已增加至50,919輛,較去年同期增加21%。回顧期內,此項目的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為港幣80,623,000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9%。藉著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及區內不斷上升之交通需求,預計青洲大橋的車流量會持續增長。
光大國際行政總裁陳小平先生總結:「隨著國家將節能環保列為七大新興產業之首,大力推動環保節能產業,光大國際充分把握利好國策為環保行業帶來的黃金機遇,集中發展環保能源及新能源業務。未來集團將憑藉自主創新的核心競爭力,強勢進軍環保製造業,逐步延伸產業鏈向中上游拓展,同時繼續開拓國內外的新能源項目市場,包括光伏發電、生物質能、風能等新能源項目,進一步鞏固本集團在環保產業的業務版圖,為中國環保事業作出更大貢獻,為股東帶來理想的利潤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