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公司動態
2020年08月10日

財新雲會場 | “一帶一路”觀察:綠色投資正當時,中企範本乘風破浪下南洋


8月7日,財新網刊登新聞,報導了光大國際越南芹苴項目作為越南第一個現代化、高標準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積極有力維護當地社區環境健康安全,並報導了光大國際從自身情況出發,積極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報導原文如下:

坐落在越南最南沿的芹苴市河流交錯,水上市場的船隻往來頻繁。可能並不為市民所留意的是,城市裡織起的另一張忙碌網路,正在默默地守護著當地社區環境。

每天有約400噸生活垃圾從芹苴市運送至位於泰來縣長春鄉的發電廠,經過稱重卸載到封閉式垃圾倉堆放發酵一周時間,送入溫度950攝氏度以上的焚燒爐,經乾燥、加熱、分解、燃燒等流程,每年產生6000萬度的清潔電能,能滿足8000戶居民一年的用電。

這是越南第一個現代化、高標準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由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和運營,在2018年11月建成投產。“項目的整體投資規模不到5000萬美元,卻能處理芹苴市75%的生活垃圾”,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王天義對此頗為自豪。

兩年前出現在周邊居民視野中的陌生建築,已經通過例行的公眾開放日和垃圾發電知識講座,被當地社區熟知。它在把生活垃圾轉換成觸達萬家燈火的電能之餘,更削除了傳統焚燒和掩埋處理所帶來的後患。作為範本,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芹苴項目接待了來自政府、民眾、學生和業內100多批次、接近2000人的考察。



自然環境和社區風貌與中國西南地區接近,生活垃圾的構成也跟國內相似。這是光大國際相對熟悉的場景——在十幾年的發展過程中,他們已經在國內積累了接近400個採用PPP模式開發完成的環保及公共服務項目,自主研發的焚燒設備針對性很強,非常適合越南市場。

越南政府於2009年推出了一項關於城市垃圾綜合管理的國家戰略,目標之一是到2020年實現85%以上的生活垃圾能通過回收再利用、轉換成可再生能源或有機肥。芹苴市因地處湄公河三角洲,其環境和生態是越南國內對氣候變化最敏感的地區之一。

回顧芹苴項目的挑戰和難點,王天義表示,和絕大多數“一帶一路”項目類似,剛開始雙方相互信任不足,比如越南當地政府和民眾對中國的技術、裝備和管理,過去沒有相關感受和經驗;當地的資源匹配,如人力、建築材料和產業加工配套能力等和國內有一定差距。此外,又因為是越南國內第一個垃圾發電項目,所以在相關行業法律、制度方面還是有一些滯後。

但“辦法總比問題多”,王天義認為,項目成功的關鍵是選擇了恰當的綠色投資的城市和項目。“在前期選擇項目的時候,瞄準的是當地政府有迫切解決問題的需求和決心,宏觀政策上的支持也保證了項目的可持續性——越南政府對垃圾發電制定了優惠的上網電價政策,國有電網公司全額全量收購。”

“疫情可能會重構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社會運行的方式,但更大部分還是會回歸到原有的生活和社會管理軌跡當中,公司需要在變和不變中尋找平衡。”

——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王天義



市場巨大,中企需揚長避短

越來越多的“一帶一路”沿線政府提出了規模龐大的綠色投資藍圖。僅以東盟為例,泰國提出未來10年之內要成為東南亞的電力中心,其中可再生能源將扮演重要的角色。而在越南,剛剛通過的可再生能源直接購電協議機制(DPPA)也被市場認為將進一步刺激越南的光伏及風電市場。

在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綠色金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駿看來,“一帶一路”的綠色投資大有可為,因為沿線發展中國家在環境治理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投資缺口十分巨大。

“‘一帶一路’的綠色投資大有可為,因為沿線發展中國家在環境治理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投資缺口十分巨大。”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指導委員會共同主席 馬駿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估算,全球每年有1200萬人過早地死於污染,包括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其中90%發生在發展中國家。我們的初步估計是,光是低碳的投資,這個需求在中國以外的‘一帶一路’國家已經超過了每年1萬億美元這樣一個規模。”

中企應該如何從自身情況出發,選擇合適的項目,同時規避風險呢?王天義認為,關於海外的綠色投資的戰略佈局,光大國際選擇既有巨大的市場需求、也有很好的投資能力的領域。

“許多發展中國家面臨垃圾圍城的挑戰,也缺乏垃圾焚燒設施,而在這個領域,我們擁有的專利是全球最多的,因此我們重點聚焦垃圾焚燒發電。在區域方面,我們鎖定東南亞和中東歐,因為這兩個區域都是‘一帶一路’典型區域,也是垃圾焚燒發電剛剛起步、需求非常巨大的區域。”

靠近民生需求的項目,與國家安全相關的政治敏感度較低,投資比較容易得到所在國政府和民眾的接受,所以光大國際芹苴項目在開發之初就順利地獲得了越南國內相關機構的審查通過。此外,光大國際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投資運營商之一,其自身的項目經驗和技術水準也是合作方的重要考量因素。

渣打中國企業及金融機構部董事總經理魯靜觀察到,中國廣闊的國內市場已經培育了眾多綠色領域的“領頭羊”,他們既擁有全球領先的技術儲備,也有豐富的項目管理經驗。隨著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快速進步,成本持續下降,中國企業在相關領域的發展空間令人感到振奮。

“我們期待利用渣打銀行全球的網路和資源優勢,為中資企業打造綠色‘一帶一路’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援。”

——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企業及金融機構部董事總經理 魯靜



“據我們銀行內部的一個統計,目前僅在東盟地區,來自中國企業的綠色項目就大約有90個,其中大約三分之二是綠色能源項目,包括風電、光伏、水電、垃圾發電等。”

事實上不僅在東盟,“綠色”項目也日益成為“一帶一路”關注的重點之一。 “2019年我們支援了超過160個‘一帶一路’項目,其中近一半符合聯合國嚴格的可持續項目的發展定義,涵蓋可持續城市建設、可負擔清潔能源、清潔用水,衛生設施、醫療健康、產業創新及基建、高品質教育等領域。渣打銀行提出的目標是2024年之前,協助超過400億美金的清潔和可迴圈能源項目。”魯靜表示。

疫情之下,綠色不會“褪色”

“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部分本地股東投融資能力、合同對手方的履約能力相對欠缺,成為開發綠地項目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

王天義指出,一個好的PPP項目需要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的通力合作。 政府層面,要有強烈的綠色發展理念,可持續的支付能力,地方的投入占其整體財政支出的比例要限制在一定範圍之內;企業要有好的投資、運營和建設能力,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高效率,規模足夠大、期限足夠長的綠色金融支持。

王天義表示,疫情可能會重構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社會運行的方式,但更大部分還是會回歸到原有的生活和社會管理軌跡當中,公司需要在變和不變中尋找平衡。

“無論如何,生活垃圾仍然每天都會產生,在後疫情時代,政府和民眾對公共衛生、環境保護的觀念必將更加重視,焚燒發電作為一個清潔環保的處理方法,會釋放出巨大的投資空間。”在疫情影響之下,過去主要靠政府財政支出維持的PPP項目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更應形成多方合力的風險抵禦優勢,共克時艱。

魯靜也分享了一個疫情中的案例:“我們有另一個客戶也是做類似環保的業務。由於當時中國疫情比較嚴重,中國工人無法去到現場施工。但是這個項目中當地政府主動邀請中國工人前去復工。這也體現了綠色‘一帶一路’項目所具有的社會價值和較高的當地認同度。”

馬駿介紹,由他擔任共同主席的“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指導委員會最近剛剛通過了“2030年願景”,要進一步提升“一帶一路”地區的綠色投資的占比。



“在‘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之下,我們形成了三個工作組。第一工作組是在強化對‘一帶一路’投資的環境影響評估,包括對項目碳排放的量化評估等;第二工作組關注環境資訊披露的能力建設,而第三工作組則關注綠色金融產品的創新,通過混合融資工具引入一些低成本的資金,讓綠色的項目,包括綠色能源的項目能夠在融資成本上面獲得優勢。”

作為第三工作組的聯合主席,渣打銀行於2018年10月設立了專門的“可持續金融部”,為客戶提供全面創新的可持續金融服務和產品, 包括為中資企業發行海外綠色債券,支援海上項目改造的藍色債券,用於基建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債券,基於環境社會治理標準下的利率關聯可持續發展貸款等。

“綠色投資需要更多的企業和金融機構一起,對接國際標準、利用多元管道,加大人民幣在國際結算中的權重”,魯靜也倡議,“我們期待利用渣打銀行全球的網路和資源優勢,為中資企業打造綠色‘一帶一路’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援。”